皇家网上娱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华南研学 >> 具体新闻内容

【先师故事】与书结缘的杜定友先生

杜定友先生是被誉为刘南”的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开拓者之一,是广东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杜先生一生与图书馆结缘,在图书馆学专业、图书馆事业各方面均有重大建树。杜先生办公室中曾有一诗以证其一生与图书馆的情缘。

诗云:

薪传一脉,斯文未坠要斯人。

五车搜到三坟旧七略翻成十进新。

入世爱书如爱命持躬忧道不忧贫。

燃蘸珍重匡时照遍芸编万古

里流离抱孑馀,树人珍重百年

纵横检字区形位,甲乙分签创部居

不辞劳骨气,老着力向图书。

拯时别有英雄在,功业千秋石渠。

少年求学:贫寒而坚毅,博才而专注

杜定友先生原籍广东南海,1898年出生于上海,少时家贫,曾因无力承担学费而不能开,后有机会入读免费的官办小学,又随双亲谋生而至汉口,入读教会小学。此期间,杜先生先顽劣而后勤奋,一边帮父母做事一边勤学不1911年夏,13岁的杜定友只身到上海投考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此次参加考试者千余人,只30人,杜先生以第14名的成绩而入学。1918年,杜先生在南洋公学中学毕业,因表现优异,南洋公学大学(时称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又恰需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学校破天荒派遣作为中学生的他出国学习图书馆学,学校负担学费、膳宿费、书费及往返费等。1918-1921年,杜定友先生提前1年在菲律宾大学完成学业,共获得文学、教育学、图书馆学等三个学士学位和中学教师资格证。

杜定友先生的求学之路充满了艰辛,但他不屈不挠,多方面发展自己的才干,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南洋公学学习期间,杜先生乐于公众事业,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中学时以极大热情参加童子军活动,并被聘为江苏省教育会童子军讲习会教员、江苏省教育会编辑及童子军巡回指导员,出版个人著作《童子军日记》。童子军是从外国引进的新事物,杜先生充分发挥自己英文优异与体育好的优势,在童子军事业上表现优异,从而让南洋大学校长唐文治对他另眼相待,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另一方面,杜先生也能清醒的认识自己的短处,并在学业与职业规划时加以规避。1918年,临近中学毕业时,杜先生本打算中断学业,在社会上谋取一个职位。原因一是家庭经济困难,二是杜先生认为自己不擅长数学,而南洋大学是工程专科学校,数学不好,勉强学下去,将来也难以成才。

笔者认为,杜先生在求学之路上广泛学习,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又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清醒认识自己的短处并加以合理规避的做法,对于青年学子规划自己的学业与职业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成果丰硕:奋力干事业,潜心做学问

在图书馆事业方面,杜定友先生在上海、广州均工作多年,担任过多个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馆长,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图书馆理念,创立或主持上海图书馆协会、中华图书馆协会等。杜先生从菲律宾学成归国后,很早即在广东工作,先生一生从事图书馆事业近50年,其中理中山大学图书馆和广东省图书馆就长达30年,是广东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杜先生曾奉命重组广东省立图书馆,担任过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著名图书馆的馆长。1936年,中山大学筹建规模宏大的新图书馆,聘请杜定友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和图书馆主任,自此开始了杜先生长达十多年的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生涯。此后,杜先生还曾兼任广东省立图书馆馆长、广东文献馆主任、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馆长,还曾跨越图书馆界担任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校长、广东省文化运动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杜定友还广泛与社会名流交往,交到了有少好朋友,如许清、邹鲁、陈独秀等,这对他开拓图书馆事业助力甚多。

杜定友先生长期担任图书馆界、教育界甚至是社会上的各种职务,工作繁忙,但他仍然不忘及时总结经验,在理论上进行思考,笔耕不,一生中留传下来的著述600多万字,在图书馆学专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在图书馆学理论、图书分类法、汉字排检法、地方文献等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杜先生工作勤谨,治学态度严肃。即使在抗战八年他也未尝停止写作,撰写并出版《怎样写毕业论文》《图书馆管理程序》《图书出纳程序》《中心图书分类法》等,此外还发表了《大学图书馆问题》《怎样利用图书馆》《广东文化与广东文献》《专业精神》《社会教育与民众图书馆》等论文。如不是抗战时4箱个人著述稿毁于战火,杜先生流传下来的著作还会皇家网上娱乐。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汉字排检法研究中提出了汉字“字根”说。“字根”说这项当时看起来用处不大的发现对后来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在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就是根据汉字字根而发明的。

烽火责任:困苦中创新,危难时开拓

抗战时期,广州沦陷后,杜定友先生带领中山大学图书馆随校经罗定、广西、越南,至云南澄江暂时安定。1940年10月又迁至韶关石。此后直至抗战胜利,杜定友先生一直在韶关工作。1941年5月,杜先生还兼任省立图书馆馆长,负责广东省图书馆的恢复。1941年10月在黄田坝(上)盖起了一座竹织批荡”的新馆舍,11月正式向民众开放。此后,除1942年6月至1943年3月,短暂迁至连县外,直至抗战胜利,省图书馆一直在韶关。

抗战爆发后,在民族危难之际,杜定友先生展现了一名图书馆人立足岗位、深耕工作,为民族、为社会、为国家细心服务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实践。杜先生指出,非常时期图书馆的工作目标是:“一为保存本国文献,二为宣扬本国文化,三为增加民族抗战常识”。为这三个目标,杜先生在时局艰危时一直与图书共危难,大力创新与开拓。

一是根据战时情况大力创新。为战时拆运方便,发明设计了一种手提式巡回书箱,一面是书三格,一面是杂志一格,另一面做台面板,特别适合在乡村办巡回书室。同时因陋就简,设计实现书箱、书架、读者阅览桌凳、员工办公桌凳简易转化,以便战时转移。

二是尽全力保全图书馆藏书。日军登陆广东之前,杜定友先是将全部善本、志书2万余册、碑帖3万余张、整套杂志1000余转移至香港。广州危在旦夕时,在几乎没有经费的情况下,杜先生发动员工把书架、桌子、黑板等做成木箱,抢救图书5万余册。石危急期间,用于抢救图书的脚夫由于被军队征用仅余两个老弱,先生个人著述原本有4箱可由此两人搬运救出,但先生以抢救图书馆藏书为先,个人大量著述毁于战火。

三是省图书馆缺少经费购书,则面向社会大力征集图书。省图书馆复办后,杜定友先生着力收集地方文献,除购书外,也向各类机关、单位、团体收罗书刊,还呼吁各界向省图书馆捐赠书刊。在月均经费仅有4000元(相当于战前的几十元)的情况下,至1943年底,省图书馆共有藏书14471册,杂志1340种、14298册,报纸286种、29130册,90%以上都是征集来的当时出版的书刊,不少今日已很难觅到了。因战事不利,这批书迁连县,毁于日机轰炸约1万40001945年,省图书馆迁回广州后,杜先生仍四处收集文献,接收敌伪7万册,赴香港运回敌伪不及运走而留港的300余箱,向各单位征集书刊,至1949年,省图书馆藏书已达19万册,其中用经费购买仅2000册。

四是着力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一方面向国民政府教育部申请办理广东省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班并获批准,另一方面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设法出版省图书馆馆刊,培养专业人才。其中培训班列入广东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第11期教育组,不但培训了粤北地区附近各县市图书馆主任、干事,省市立中等以上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还吸引了广西省派员参加。

五是服务民众,宣传抗战。在石,中山大学图书馆采用总分馆制,设立了13个分馆,既能贴近各学院做好图书馆服务,又让图书资料分散保存从而便于战时更好的保护。同时还面向社会开放,特别在市区设立民众阅览室,每周定期开展新书和专题图书展示,向民众宣传抗战,吸引了众多民众前来阅览,每天平均到馆人数达五六百人。而省图书馆复办后,即采用开架式管理,为工作人员少、读者多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公共图书馆获取了一定的经验。

文脉延续:采集地方文献,力证南海主权

杜定友先生一贯重视地方文献收集。他的地方文献“三论”理论对我国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有重大影响。地方文献“三论”界定了地方文献的基本概念,即有关地方的“史料、人物、出版”三个部分的文献。杜先生对地方文献的重视既是他作为图书馆学专家的专业素养要求,更是受到他热爱家乡、爱国精神的驱动。

民国时期的某次全国会议上,有人言“广东没有文化”,杜先生闻之痛心,先后写了三篇文章论述广东文化,此言论。同时,杜定友先生明确表达了一个观点:文献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了解某地方文化,从地方文献入手是最简捷有效的方法。

抗战时期,省图书馆复办后,杜定友先生提出“广东省立图书馆此次复馆之初,即以保存广东文献为第一。”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为省图书馆购置了一批古书,至1949年,地方文献占广东省图书馆所藏文献的13%,成就巨大。杜先生不但重视地方文献的收集,还重视对文献加以揭示,以便读者利用。在他的领导下,广东省图书馆搜罗大量地方文献并加以整理,编制了如《广东方志目录》《广东族谱目录》《广东史料善本图书识》等等。

杜先生地方文献工作实践的一个突出成绩是收集大量有关南海诸岛资料,并以专业方法对其进行分类编目,形成《东西南沙群岛资料目录》。该成果历来受到政府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至今仍是证明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的重要文献之一。

抗战胜利后,外国侵略者侵犯我南海诸群岛主权。杜定友先生主动承担,任广东省西南沙志编委会常务编委,以地方文献和政府治理为线索,主持收集南海诸岛档案资料工作。杜先生经过活动,得到了意大利前驻粤领事罗斯(G.ROS)先生所收藏的一批西沙群岛资料;台湾大学赠送西沙群岛资料一批;台湾省立图书馆赠送西沙与东沙群岛影印资料一批;此外还通过报纸、杂志等广泛收集东沙群岛、南沙群岛资料。以上所获资料加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有关资料,共计536件。杜定友先生主持以图书馆学专业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该整理成果于1948年出版,即《东西南沙群岛资料目录》。

《东西南沙群岛资料目录》囊括的资料文献类型包括专著94件、地图24件、杂志122件、档案35件、抄件4件、影本2件、报纸245件、10件;以中文资料为主,另有部分日文和西文资料;该书目录分类包括一般论著、东沙、西沙和南沙四大类,在四大类基础上有舆图、南中国海、中越界务、洋洲、东西南沙、东西沙、西南沙、地志、交涉、海产、矿产、西南沙物产展览、主权、调查、建设、鸟粪和渔业等26小类;编目体例依次为书名(篇名)、著者、出版日期、出版者,其中期刊另有卷期、出版日期、页数;该书对于某些重要史料,直接摘录原文,便于读者直观了解。

不仅是编制南海诸群岛资料目录,杜定友先生还考证了古籍所记载的七洋洲就是西沙群岛,万里长沙、千里石塘就是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早在唐代贞元年间就归中国管辖,宋、元时期三大群岛就已归入中国版图。这一考证有力地驳斥了驳斥外国侵略者皇家网上娱乐“西沙”之名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无证可考的谬论。杜先生的考证,直至现在仍是用来证明南海诸岛主权归属中国的极其重要的历史依据,为我国对外交涉有关南海诸岛主权归属提供了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杜定友先生秉持现代图书馆公共服务精神、民众教育精神,通过主动举办有关南海资料的公开展览,让普通人民直观地感受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的铁证,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与力量。1947年6月,有关西南沙档案资料初步收集完成后,杜定友先生即在广东“西南沙群岛物产展览会”展出所收集的南海诸岛文献,引起很大反响。当时《大光报》记者金光评价杜定友先生“把古今中外书籍有皇家网上娱乐西南沙群岛的都翻遍读过”“杜先生这样读书,对国家疆土的保卫,有如大将的用兵”,充分肯定了先生对南海诸岛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和重要性。

结语

杜定友先生在从事图书馆工作近50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爱国、爱书。爱国是杜先生事业之路的精神驱动与指向标。杜先生的爱国精神,保证了他在想方设法做好图书馆的事时,图书馆职能发挥的方向不偏。爱国精神又让杜先生在关键时刻主动创新、主动承担,从而在事业上有了更高的进步。爱书是先生事业之路的内在要求。民国时期,书是文献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图书馆各项职能实现的基础,当时的图书馆恰恰缺少书,因而杜先生爱书如命,把书当作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杜定友先生的爱书实际上就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所以他能几十年如一日的专心做一件事。杜定友先生立足岗位、深耕工作,为民族、为社会、为国家细心服务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实践,值得我们后辈深入学习。

 

参考文献

[1] 梁家勉.功业千秋石渠——回忆杜定友先生.广东图书馆学刊[J],1981(01):30-33.

[2] 黄增章,杨恒平.中国图书馆事业开拓者:杜定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3] 刘应芳.杜定友对南海诸岛资料的整理及研究.图书馆[J],2013(02):91-93.

[4] 陈俊霖,钱家英,王琦.皇家网上娱乐南海诸岛研究的文献资料导引[J].图书馆学研究,2017,(22):97-101.

[5] 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州文史资料专辑:珠江艺苑[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