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网上娱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皇家网上娱乐 >> 具体新闻内容

“冲补强”重点学科巡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一直是韶关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2017年立项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18年立项为省级“冲补强”重点学科,在2018年学校的第四轮重点学科中期检查评价中以97.57分位列全校第一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智能信息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大数据应用技术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

本学科目前有成员2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博士17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6人,均龄39岁。2019年初根据学科成员的业绩,对学科成员进行较大调整,调出1位教授和4位博士,增加5位新引进的博士和2位副教授。

本学科近3年获建设经费3450万元,其中学校投入经费2420万元,教师获科研经费约1035万元(含校级科研项目和学科建设经费555),合作企业中兴通讯投入设备费550万元。

一、研究进展

(一)智能信息处理方向

智能信息处理方向紧跟学科前沿,在图像信息提取、农产品运输及自动控制的参数优化、通信信道衰落、工程化研究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主要成果有:将虹膜识别技术用于大型动物肉类食品溯源中;利用高光谱压缩感知方法获取高光谱图像农作物声场信息;将分层合并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用于视频监控中的人类行为特征提取;采用敏感权重分析法优化冷藏农产品运输车厢温度影响参数;利用双滤波器活跃系数高精度法对活跃系数进行定位辨识,解决通信系统中的回声噪音问题;研制的智能变频冰枪、智能美体仪、远程安防系统得到应用。

本方向新增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市厅级课题5项,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申报发明专利2项。

(二)网络及信息安全方向

网络及信息安全研究方向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主要研究内容有:网络舆情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研究、数字水印技术等等,为网络更好地服务社会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针对当前移动互联网中普遍存在的信息欺诈行为,开展了异构传感器网络中抗伪造节点攻击关键算法的研究,提出移动节点与传感器节点间进行直接认证的方案,并使用新的三维反向密钥链实现该方案,相比同类方案,其能耗降低7倍,抗伪造移动节点攻击能力增强1,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影响因子IF>9);在数字水印技术研究中,提出一种抵抗同步攻击的新方法,为音频水印抵抗同步攻击提出了全新的思路,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Signal Processing上。在网络舆情研究方面,使用离群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被欺凌者情绪疏导微信小程序平台,及时发现校园欺凌现象,实现舆情预警。

本方向新增省级项目2项(含2020年入库省基金1项)、市厅级课题6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申报发明专利2项。

(三)大数据应用技术方向

大数据技术方向秉持深入理论、着重落地的理念,在大数据决策与估计、信息表征、问题解的可分解性与可组装性、异源数据融合等方面展开研究,为粤北科技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撑。

具体而言,在大数据决策方面,我们基于粗糙集特别是Pythagorean集建立了一系列的智能决策评估算法,根据不同数据表征进行智能匹配,减少数据选择的随机性,提高算法评估的准确率和普适性;在大数据的基础计算方面,我们基于矩阵分解和重组装提出了高效的大规模矩阵快速迭代求解算法,为大数据的实时计算、求解提供了一种理论支持,相关成果也正在和粤北华韶数谷大数据基地积极对接落地中;在医疗大数据方面,我们通过整合肺癌的临床信息组、基因组和转录组等多组学信息,构建了决策与估计一体化理论。同时,我们在基于医疗影像数据辅助诊断、多组学数据与医疗影像数据的关系分析等非结构化数据的表征、计算与理解问题上积极地与粤北人民医院合作,目前进展顺利。

本方向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市厅级课题4项,完成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3篇,申报发明专利4项。

二、学科建设举措

(一)建章立制,强化学科建设管理

1.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顶层设计,学科建设项目论证、学科资源配置等。定期召开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学科建设成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与解决。

2.制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绩效奖励办法》,强化目标管理,保证学科建设有序进行。

3.建立学科成员调整机制。对于2年内没有科研成果的学科成员将调出本学科,增补有潜力的年轻博士进入本学科。

(二)队伍建设措施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和环境,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年青教师的培养,从教学、科研等多层次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制定了《皇家网上娱乐印发<韶关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待遇规定>的通知》(韶学院〔201778号)、《皇家网上娱乐印发<韶关学院加快引进青年博士人才工作方案>的通知》(韶学院〔2017242号)等文件。

(三)科学研究措施

建立学科方向带头人负责制,注重科研平台建设,突出科研的前瞻性,注重科研的创新性。构筑学术平台、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加强科研软硬件条件建设,改善科学研究的条件与手段。完善科研项目配套制度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制定了《韶关学院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申报奖励暂行规定》(韶学院〔201956号)《韶关学院重大科研成果培育暂行规定》(韶学院〔201955号),充分调动教师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上层次。

(四)人才培养措施

完善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加强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逐步积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为申报硕士点打下良好基础。

(五)资源条件建设措施

按照学科建设要求加快资源整合,搭建科学规范的教科研平台。学校保证持续每年投入50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仪器设备、信息资源与平台、研究基地、实践基地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教科研环境。

三、主要成效与特色亮点

围绕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创新队伍等基本任务,以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为重点,经过2年多的建设,取得以下建设成果:

(一)学科队伍建设

本学科目前有成员2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博士17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6人,均龄39岁。20183人晋升教授,1人晋升副教授,近2年引进博士5人;2人获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人获省扬帆计划人才;“创新型软件工程师培养教学团队”于2018年获省级教学团队优秀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师团队为学校首批创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校唯一)。

(二)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建设期内,学科获得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017年)、广东省高校粤北信息与电子技术工程开发中心(2017年)、广东省高校“一事一议”重大项目“大数据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平台”(2018年)、数值模拟与数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8年),2019年申报了广东省高校粤北人工智能及应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共投入建设经费2420余万元(含ICT基地2016年投入550万元),建设了人工智能共享开发平台、数据科学与网络空间安全平台、微分方程及其应用中心、数值模拟实验室、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数据通信实验室、现代农业与物流实验室、电子线路设计室、THT焊接及检测室、SMT贴片安装流水线、PCB电路板制作室、RF电路研究室等,为教师的科研、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三)科学研究

建设期内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如下:

1.科研项目。学科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社科项目2项、省人才项目1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学科新增市厅级科研项目15项、横向项目8项;获各级各类科研经费超过1035万元。

2.论文和知识产权。学科成员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53篇、中国科学1篇、EIISTP检索论文4篇、CS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4篇,获高被引用论文12篇。学科成员申请发明专利8项、外观专利3项,获发明专利1项、外观专利6项,获软件著作产权58项。

3.科研获奖。获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优秀论文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四)人才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立足粤北、面向广东、服务大湾区的新一代信息产业,按照“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以“新工科建设、产教融合”为抓手,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探索多元协同育人新机制;对接新工科建设要求和国际工程教育,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一体化”实践平台,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等手段,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主要成绩如下:

1.专业建设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同专业全省排名第一位)、省重点专业、广东省首批通过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十三个本科专业之一;软件工程是国家级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专业,物联网工程是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通信工程是广东省特色专业。




2.教学改革强。目前在研的省级及以上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1项,包括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省首批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期内结项省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9,3个学年度教学状态数据评估均位列全校第一名。

3.教学改革成绩斐然。戴经国教授主持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信息类专业‘全场景沉浸’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获2019年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五维五位一体,多元耦合互溶—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2018年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戴经国,排名第三)。主编并出版教材7部。

4.人才培养质量高。①2018届、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9.26%99.35%2019届毕业生458人,初次就业平均月薪6017元、月薪10000元以上有13人,最高年薪达40万元(梁昭阳);在大型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就业人数176人,占41.03%;升学29人,占6.33%,专业对口率89.8%。②建设期内,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210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22项;学生获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0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34篇,获专利、软件著作产权29项。




(五)社会服务

学科带头人戴经国教授是广东云计算专委员副主任、韶关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韶关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协会会长,通过这些平台,为地方高校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做贡献,具体表现为:

1.为地方政府服务。协助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华南大数据产业园”“华韶数据谷”的建设,参与了建设方案起草、审核、论证等工作。承接政府项目有:“韶关市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韶关市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总投资6700万元)”“乐昌市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发展规划方案”“韶关市旅游资源数据平台”等等。




2.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担了“广东雪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长安镇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技术维护”等社会服务项目4项,为1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3.社会培训。为省教育厅举办“小学乡村教师全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信息技术)”,参培人数达100人,培训时间15天。联合新华三、广东三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昆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面向韶关市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达200余人。

(六)学术交流

1.承办了“广东IT高等教育院长论坛‘云智慧教育’研讨会”和“数字领航 智绘未来-2019新华三数字大脑计划中国行韶关站学术报告会”。

2.2年邀请了国防科技大学熊岳山教授、中山大学戴宪华教授等10位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12场。

3.2019年学科成员参加学术会议2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