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网上娱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华南研学 >> 具体新闻内容

【先师故事】“岭大村”校医黄四姑

黄四姑是岭南大学(下文简科“岭大”)抗战时期粤北仙人庙校区(岭大师生称切地称之为“岭大村”)唯一的医护人员。当时,人人都称她四姑,没有人称呼过她的姓名或职务。据岭大同学回忆,四姑当时大概四十来岁,瘦长的面庞,说不十分纯正的广州话,轻微带一点很像四会方面的口音,她待人和蔼可亲,相当健谈。(张维国《粤北杂忆与四姑》,《大村岁月》)

四姑只是一名校医,校医往往最容易让学生忘却,然多年后,岭大学生回忆他们当年在“岭大村”的学习和生活时,还有很多人提起她。她有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值得岭大学生多年后还怀恋不忘呢?

一、良好的医疗技术

那些在学生生病时只会开几片感冒药的校医是绝对不可能让学生记住他(她)的。只有学生生大病时,给他们深切的关怀,并以良好的医疗技术,让学生几乎没花什么钱就恢复了身体健康,学生才可能像救命恩人一样记住他(她)。四姑就是这样的校医。她可能由于丈夫是军医,自己也很用心,所以医药与保健知识相当丰富。当时有个叫陈恩树的学生,患了很重的肝胆病,双眼发黄,小便呈深褐色,这种病在当时根本无药可医,但四姑耐心指导他在生活上怎样调理,教他吃什么,劝他不要吃什么,说来难以令人置信,陈恩树的病居然慢慢痊愈了。当时最恐怖的病症是疟疾,而又以恶性疟疾最厉害,患之者很难幸存。而“岭大村”内恰好有好几个学生患恶性疟疾,高烧不退,生命垂危,庆幸的是他们得到四姑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与照料,在与死神搏斗中得以转危为安。

二、忘我的爱校情怀

沿着“岭大村”怀士堂旁的黄土路向山上走,在道旁右边有一座曲尺型的房子,这就是四姑工作的医务室。里面结构很简单,却收拾得干干净净。除诊断室外,有一间病房,房内有几张病床,另外一间就是四姑的家,所以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她的工作时间。

由于她要经常接触患上了疟疾等具有传染性的病人,容易感染,四姑经常要服用奎宁,致自己的耳朵聋了,听不到声音,然而她并不因此而气馁,继续料理这类高危病人。

有一天,一群学生照样是晚饭后去四姑医务室串门,见她头戴白绒线花,哀伤饮泣,她的儿子也哭得眼睛红肿,大家向旁人打听,才得知四姑丈夫不幸负伤身亡,为国捐躯了……丈夫的去世,对四姑无疑是个很大的打击,但她很快坚强地站了起来,神态平静安详,脸上看不出沮丧郁伤,工作比先前更加积极勤奋了。

三、热忱对待学生的爱心

四姑虽身穿白大褂,但她罩在白大褂的心却十分火热,没有校医惯常表现出的冷漠,她与学生打成一片。同学们晚饭后散步,经过医务室,常会顺便去看看四姑,在医务室后面的走廊,跟她聊天。同学们往往未入其屋,便大声叫她,四姑就在里面“嗨”地响亮应答。当时绝大多数同学因远离家人,下意识地把四姑当作长辈,而她也把这群不大不小的青年学生视为晚辈,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四姑虽然和蔼可亲,但绝不是对事随便和不经心的人,她认为不对的事,会不顾情面,当场指正。当时由于战时物质缺乏,同学们喜欢饭后用片糖当零食,边走边吃,被四姑看到了,她繃起脸,严肃地说:“千祈唔好食生片糖,里面好多痢疾菌呀,病起来唔得了呀!”她对那些漫不经心的学生,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咛他们要多注意个人卫生。

四、甘于奉献的精神

岭大仙人庙校区所在的曲江犁市镇大村,是个偏僻的小山村,距韶关市区有三十多公里。当地连简单的医疗点都没有,更不用说医院了,再加上当时处于战乱时期,政府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世外”村民,岭大的医务室成为当地唯一可以看病的地方。按理,岭大的医务室是校内单位,没有义务为校外的村民和驻军看病,况且岭大医务室本来就很简单,医疗资源十分有限,医务人员就只有四姑一人,完全可以拒纳校外的病人。然四姑秉持医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对前来求诊的村民和驻军从不拒绝,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像对待校内师生一样。村民把她当作观世音,她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四姑的奉献精神,得到附近村民和驻军的尊敬。岭大在粤北复课办学期间,与村民和驻军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四姑可称得上是功臣之一。这种良好的校社关系所产生的效果,在后来岭大从粤北疏散时更加显现出来,整个校区几乎无人看管,却安好如故,从没有骚乱抢劫,甚至小偷小窃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这是四姑用爱心替岭大换来的。

抗战胜利后,岭大在广州康乐园复校,四姑也就寂寂无闻了。她的人生舞台本来就很小,而且演出的时间又极短暂,所以没有留下什么不平凡的事迹。现在恐怕知道的人就更少了,但在岭大村工作生活过的师生,如果后来去医院看病,可能还会想起四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