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网上娱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华南研学 >> 具体新闻内容

【先师故事】中山大学在坪石时期(1940-1945)的艺术活动

中山大学于1940年10月从云南徽江迁回广东坪石,校本部和研究院、先修班设在坪石镇,文学院、理学院和工学院分别设在坪石附近的铁岭、塘口和三星坪。师范学院和法学院 分别设在乳源县属的管埠和武阳司(法学院后迁车田坝),医学院为了便于实习,便开办门诊,设在乐昌县城,农学院则设在离坪石3 0里的湖南宜章县属栗源堡 [1]。

全校一年级新生部设在坪石附近的车田坝,后迁至武阳祠,不分院系,统一集中上课。高年级同学则分别在各院上课。在坪石四年的日子里,中大的师生们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在极度困难中坚持科研和学习。同时,坪石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在训导处的主导下开展,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师生团结一致,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抗日,鼓舞人心,激励士气 [2]。许幸之、马思聪等教授到师范学院后,以戏剧、音乐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活动尤为活跃。

一、师范学院的艺术活动

师范学院,在坪石东南,武水之畔的管埠村。设有公民训育、教育、国文、史地、英语、数学、理化、博物共八个学系和初级部数学科。 [3]坪石时期,师范学院聘请了一些知名教授,加强了师资力量。除课堂授课外,还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

1941年11月25日,师范学院举行戏剧座谈会,请许幸之、张雅琨教授演讲。1942年11月9日,师院为纪念校庆在院礼堂举行音乐演奏会,有马思聪的小提琴独奏、王慕理的钢琴演奏、黄友棣指挥的中师合唱团合唱等 [4]。1942年11月25日,师院举行戏剧座谈会,请张雅琨教授演讲《戏剧与人生》,许幸之教授演讲《戏剧之本质及其教育价值》。会上通过成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剧团(即中师剧团)。师范学院又成立了“中师合唱团”,他们演出的《粤北大捷》、《黄河大合唱》、《抗日战歌》等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另外还有不少深受欢迎,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如黄友棣教授的《杜鹃花》《月光曲》,马思聪教授的《思乡曲》。梁广端、伍至贞的独唱,李素心的钢琴演奏等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广大师生热爱祖国、团结抗日的热情 [5]。

1943年元旦到1944年5月,在马思聪、许幸之等教授指导下,中师剧团、中师合唱团和马思聪教授等,分别在中大礼堂、师院礼堂、坪石时代剧院,举行公演剧目、音乐演奏会、马思聪音乐会等,演出了大量有关抗日救亡的节目,如《一片爱国心》、《半斤八两》、《心防》、《寄生草》等,还有马思聪创作的提琴独奏曲。

1944年元旦,马思聪为全校举行马思聪音乐会,4月15日,中师合唱团为全校主办音乐演奏大会,演奏内容,空前丰富,以黄友棣先生之提琴、钢琴四首奏、混声合唱为最精彩。4月22日,举行弦乐演奏大会,有马思聪创作的提琴独奏曲等,有马思聪、黄友棣的提琴二重奏,及弦乐四重奏。4月30日,在马思聪、黄友棣教授指导下,中师剧团在坪石时代剧院举办盛大音乐演奏大会。内容有混声合唱,四重唱,独唱,提琴,口琴,弦乐与钢琴四重奏等。5月4下午,师院合唱团和文学院青年歌咏队联合举行音乐演奏会 [6]。

二、其他学院的艺术活动

在坪石期间,中大学生成立了多个社团,如民风剧团、粤声音乐社、青年生活社、政治学会等,以推进抗日救亡工作并活跃师生文化生活。民风剧团演出以锄奸为内容的《葡萄美酒》和以纪念“八·一三”上海抗战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为题材的《最后一滴血》两幕话剧,深得师生、民众的好评。由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青年生活社,出版《青年生活》、《民众壁报》,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发起征集寒衣,通过音乐戏剧演出筹款,从精神、物质上支持前方将士抗战以推进抗日救亡工作并活跃师生文化生活 [7]。

文学院各研究会的活动,寓于文艺活动之中,或与音乐活动结合起来。如在1941年4月16日晚,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会举行了一次文艺晚会形式的学术活动,节目丰富,其中黄友棣的小提琴独奏,尤为精彩。1941年5月24日庆祝该会成立10周年,在学校礼堂举行“蒲哲龙先生小提琴演奏会”以示庆祝 [8]。1941年9月16日,文学院院长朱谦之教授在文学院举办的音乐晚会上提倡音乐文学运动 [9]。当晚音乐会节目甚多,有京曲、粤乐、昆曲、歌咏等,“尤以洪深先生之笑话及京剧、黄友棣先生小提琴独奏,博得掌声不绝。” [10]1944年5月15日,文科研究所请黄友棣教授讲演《歌剧与朗诵》。

岭风文艺社,由文学院的中共地下党员所组织,这是一片宣传马列主义、团结和教育进步学生的天地,也是同学们一起唱歌、写诗的乐园。作为文艺社重要分支的歌咏队,更是用歌声来抒发革命热情。《黄河大合唱》《渡长江》《大刀进行曲》《五月的鲜花》等都是他们经常在山顶课室排练的歌咏节目 [11]。

工学院的刘永楷、范敏机等人和香港大学来中大借读的学生成立了口琴演奏对,其演出轰动全校。口琴演奏对还与法学院的幸运合唱团到战时广东省会韶关联合演出,演出精彩绝伦,在广中的热烈要求下他们连续演出五个晚上。坪石的课余活动一次次被推上高潮 [12]。

综上所述,中山大学在坪石时期(1940-1945)的艺术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既有以教师、音乐家指导开音乐会、办讲座的形式,也有以学生社团为主的各项活动。

(注:根据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资料与网络收集的素材整理撰写而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同时,向原文作者致敬!)

  注释:

[1] 张江明 吴逸民 李坚 曾建昭,中山大学在坪石时期(1940-1945)的学生运动[J] 中山大学学报,1989.4

[2] 吕雅路.抗战烽火中的中山大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7.11

[3] 黄义祥, 中山大学史稿1924-1949[M].中山大学出版社 , 1999.10

[4] 黄义祥, 中山大学史稿1924-1949[M].中山大学出版社 , 1999.10

[5] 吕雅路.抗战烽火中的中山大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7.11

[6] 黄义祥,易汉文.中山大学大事记1924-1996征求意见稿[M].

[7] 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资料

[8] 黄义祥,易汉文.中山大学大事记1924-1996征求意见稿[M].1999.10

[9] 黄义祥,易汉文.中山大学大事记1924-1996征求意见稿[M].1999.10

[10] 黄义祥,易汉文.中山大学大事记1924-1996征求意见稿[M].1999.10

[11] 吕雅路.抗战烽火中的中山大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7.11

[12] 吕雅路.抗战烽火中的中山大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7.11

参考文献:

[1] 张江明 吴逸民 李坚 曾建昭,中山大学在坪石时期(1940-1945)的学生运动[J] 中山大学学报,1989.4

[2] 吕雅路.抗战烽火中的中山大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7.11

[3] 黄义祥, 中山大学史稿1924-1949[M].中山大学出版社 , 1999.10

[4] 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资料

[5] 黄义祥,易汉文.中山大学大事记1924-1996征求意见稿[M].1999.10

[6] 杨发麟.抗战时期粤北教育简史

此文已刊登在南粤古驿道网,链接ViewMessage.aspx?MessageId=9948